【与我国五十年代的副业发展不同,六十年代早期鼓励家庭、集体副业发展,以增加更多的收入再发展,后来集体性收入要求的更多,过了1966年进入动荡时期副业成为了“罪恶资产”成为了历史,直到七十年代末副业才再次兴盛。因本文只做图集,过多背景文字不过多阐述。】1960年 王旭东摄河北易县狼牙山人民公社山北镇农村集市贸易市场十分繁荣、活跃。每逢集日,各生产队带着自己经营的剩余农副产品,社员们带着自己生产的各种菜蔬和家庭手工产品等,来到市场、进行交易。1960年 王平摄湖南沅江县万子湖公社嘉禾大队,2年来坚持实行定额评工记分和按劳分配制度。图为社员们正在领钱。分配超产奖励粮 1961年 南沙摄贵州锦屏县三江公社小江生产大队及时把夏收分配的现金和超产粮按照“三包一奖”合同分给各生产队。各生产队根按照劳动工分的多少分配给社员。1961年 袁苓摄浙江富春江边桐庐县东洲人民公社白鹤生产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邵阿金(中)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饲养猪、羊、鸡、兔等家畜家禽,发展家庭副业。1961年 陈维钧摄贵州兴义县贯彻公养、私养并举的方针,发展养兔事业。兔皮、兔毛的经济价值也很大,是增加集体和个人收入的一项好办法。1962年 陈新摄浙江仙居县上张公社的各个生产队,适当安排粮食生产和发展多种经营的劳动力,利用农闲间隙,组织社员上山采摘野生植物,扩大副业生产门路,增加社员收入。时盘棋摄河北蓟县马伸桥供销社,1962年以来帮助各人民公社社员发展编筐、制粉、养猪、养羊等副业生产,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又扩大了商品货源。1963年 刘心宁摄湖北浠水县望城人民公社新民大队积极进行砖瓦副业生产。1963年 张青云摄河南许昌县尚集公社张庄大队开展磨粉、烧窑、编织、运输等十多种冬季副业生产活动。1964年 关山摄云南路南县亩竹箐人民公社,在秋收秋种结束后,及时开展集体副业生产。圭山区土特产品资源丰富,宜于发展多种经营,当地的彝族人民向有就地取材发展副业。生产队经营的养兔场 1965年 唐允仁摄上海嘉定县朱桥人民公社肖庙生产大队池沟生产队,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成为全县副业生产门路广、收入多的一个生产队。1965年 严世昌摄河南省博爱县商业部门博爱县商业工作人员下乡,先购后销,方便群众。这是正在收购社员的土、副产品。福建省莆田县涵江公社啖后大队利用海滩发展养蛏生产 1966年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公社仅生产药材一项的收入,就换回拖拉机三台,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农村人民公社认真贯彻“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综合经营”的方针,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副业生产也获得显著成就。全国农村副业已有种植、饲养、编织、采集、捕捞、狩猎、加工、作坊、窑业、运输等11大类,几千个品种,产值约占农副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